促降費理順電訊市場發展

中級法院去年六月勒令公天公司停止非法轉播行為。兩個月後,政府推出短期解決方案,透過由澳門有線向公天公司提供電視訊號,再傳送給居民收看,電信局亦制訂可供居民收看電視服務的“頻道列表”,但較原本居民收看的電視頻道減剩三分之一,被社會各界批評剝削居民接收資訊的權利。

隨着有線專營合同於上周結束,居民最關心是有多少頻道可經由政府成立的全資公司恢復播放,以及澳廣視轉播的海峽衛視及湖南衛視等會否納入“頻道列表”之內。由於公天公司業務已完全轉型,僅負責大廈內部的線網維修和保養,以及維護全資公司擁有的原公天網絡,公天公司無權與版權持有人商討頻道轉播事宜。

基本上,如果全資公司決定不再復播其餘三分之二的頻道,只能視乎目前本地唯一的收費電視服務供應商——澳門有線會否提供服務,居民才有機會付費收看相關電視節目。電信局明言兩三年後本地三網融合具備條件時才會發牌,意味這三年內未必有新的收費電視營運商可加入市場。市場缺乏競爭,現有營運商是否願意為居民做得更多?

目前一般居民主要依賴電視作為接收資訊的渠道,頻道數量減少自然引起大眾不滿,難怪社會擔心接收資訊權受損。但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實際上居民可接收資訊的渠道已不再局限於家中的電視。透過互聯網等方式,不限時段或身處何時都能接收文字、聲音、視頻等各式各樣資訊;部分香港電視台直播的劇集,更可透過流動網絡或固網即晚重溫。

有本澳資訊業界指出,未來電視服務發展模式會被逐步改變,日後在互聯網應用上會更加普及。目前最大問題,反而在於電信局沒有着力推動固網商擴大頻寬及降低專線價格。固網市場已開放,政府收回特許資產,理應有價格調整的話語權,但收費始終高居不下,窒礙整體電訊市場發展。

本地資訊收費價格較鄰近地區貴已是不爭的事實,專線價格高昂,令流動電訊服務收費無法下調,居民使用時“窒住窒住”,擔心“荷包”隨時大失預算,亦會間接阻礙居民接收資訊。

電視轉播問題糾纏多年,保障居民接收資訊的權利,“着眼點”並非在於政府可提供多少條頻道,應是推動資訊技術應用和普及,推動固網營運商降低專線收費價格,讓居民透過不同渠道接收資訊。 春 耕